自己當爸爸後真的理解小孩不斷發燒的焦急,而且腦袋會有很多恐怖疾病的診斷閃過腦海

還有吃藥怎麼感覺沒有效呢

看診的時候也常常反覆被問一樣的問題,所以決定一次整理給大家9個 #發燒實用 Q & A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Q1. 發燒標準
測量方式

適度發燒可以
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

發燒會增加氧氣消耗量與心臟輸出量,對於
健康兒童的影響不大,但對有慢性病的兒童,可能會無法承受。

6個月~6歲可能會引起
熱痙攣。
Q3:腦子會燒壞嗎

41°C以下的發燒
不會對病人腦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傷害,但意識可能會短暫混亂。


發燒產生腦部傷害的案例,是因有
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的關係。
Q4:何時需退燒
Q5:可以「輪流使用」兩種退燒藥
可以。假如吃完第一種藥,
1~2小時後溫度更高,可以換藥吃。但假如溫度有微降,就不需要再加藥。

另外兩種
退燒藥不可同時吃、每個藥物也有自己的間隔。(安佳熱至少隔4小時、依普芬隔6小時

)
Q6:發燒藥吃了還是燒
發燒是
疾病過程,有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會持續發燒達一週,所以真的考驗家長的耐心

但若與
預期病程不同,或持續不退,必須就醫尋找其他病因。

Q7:口服和塞肛門退燒的差別
效果沒有明顯差別,但建議兒童應優先使用口服製劑。如果有嘔吐、拒吃藥等,才考慮使用肛門塞劑。
Q8:「冰枕」、「散熱貼片」有用嗎
冰枕及散熱貼片這類物理退燒法,並不會改變發炎反應引起體溫定位點的異常上升現象,
「不會有退燒效果」,反而可能造成兒童額外的 「代謝負擔」。

中暑是體溫定位點正常,但產熱與散熱失調,使用物理退燒法才有些幫助。
Q9:「打點滴」有用嗎
無退燒效果。但退燒時人體必須流汗以散發體內熱量,所以可能因大量流汗而導致「脫水」,此時需要注意水分、電解質的適度補充。
安佳熱
每次劑量:體重 ÷ (2至2.5) ml

每次間隔:每 4-6 時。 一天 ≦ 5次

效果時間 (最高血液濃度時間):小於1小時
依普芬
每次劑量:體重 ÷ (2至4) ml

每次間隔:每 6-8 時。 一天 ≦4 次

效果時間 (最高血液濃度時間):1小時
非炎 (退燒塞劑)
每次劑量:體重 ÷ 12.5 顆

每次間隔:每 8-12 時。 一天 ≦3 次

效果時間 (最高血液濃度時間):30分鐘
喜歡文章的話,歡迎點下圖連結,到粉絲專頁幫我按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