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英國「新冠病毒變種」!會「重複感染」嗎?「疫苗」有效嗎?



英國新冠病毒變種正式名稱:SARS-CoV-2 VOC 202012/01 ( VOC:variant of concern 或 VUI:Variant Under Investigation, year 2020, month 12, variant 01)。主要流行於倫敦及東南英格蘭,目前澳洲、丹麥、義大利、冰島、荷蘭也都有病例,感染民眾目前統計起來較年輕,大部分都小於60歲 (平均:41歲),美國還沒有發現這類病毒,但也有可能是只有少部分的感染個案有作基因定序。


病毒恐怖的突變適應能力


SARS-CoV-2每兩個禮拜就可以有新突變,但大部分是產生不會造成胺基酸改變的同義突變 (Synonymous),當然也會產生非同義突變 (Non-synonymous),這種類型胺基酸就會產生改變,不過也不是每種非同義突變都會改變整個蛋白質功能

英國的新型變種病毒 (VOC 202012/01) 有重要的14種非同義突變、3種缺失突變 (deletions),還有相較不重要的6種同義突變。以下列舉重要的突變:deletion 69-70, deletion 144, N501Y, A570D, D614G, P681H, T716I, S982A, D1118H。


重要的基因突變


N501Y是最重要的突變,因為它改變了與宿主細胞結合的棘蛋白部位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of the spike protein at position 501),其中胺基酸的asparagine (N)改成tyrosine (Y),造成與ACE2 receptor鍵結更強 (hum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使得病毒更容易進入細胞內,目前雪貂動物實驗中發現,傳染力的確因為N501Y突變而因此上升。另外南非在2020年11月18日也有發表聲明出現N501Y突變的冠狀病毒,但科學家發現是和英國這支是不同來源的。

H69/V70這兩種缺失突變也很重要,因為造成棘蛋白的其中部分去除了,所以整體形狀長得不一樣,造成我們免疫細胞的辨識能力下降單株抗體的治療效果也因此下降

P681H也是棘蛋白中Receptor binding domain有意義的突變。


新型冠狀病毒變種的影響


■傳播力更強:

R0值從1.5上升至1.7,意思就是平均一個人可以傳染的人上升0.3人,另外統計傳染力增加了40~70%。其中D614G這突變有許多研究證實,D614G突變的冠狀病毒在人類呼吸道傳播力更強,這次英國的變種病毒也有這項突變,其實這個突變在今年2月在歐洲就產生過大流行過。

■疾病嚴重度:

是否比原本的新冠病毒更嚴重目前還沒有足夠資訊,需要更多研究去證實,但有一方說法因為好犯的族群較年輕,症狀表現不一定會比較嚴重

■重複感染:

目前能需更多研究證實,但因為病毒抗原表現已不同,也無法完全排除重複感染可能性

■疫苗效果:

因為目前疫苗是針對棘蛋白上的多處標的 (polyclonal/ spike protein),因此以現狀來說疫苗還是有效,但是等之後廣泛施打疫苗後,的確很有可能會篩選出不斷突變的病毒,造成疫苗失效,因此每個國家都嚴陣以待。

■實驗檢測:

因為這隻病毒棘蛋白的69、70有缺失突變,因此使用S-gene RT-PCR方式有可能會檢測不出來。


結論


每次在讀病毒微生物的時候,都會感嘆他們突變與適應力真的很強,像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就不斷找到生命的出路,改變自己的棘蛋白增加自己的傳染力,甚至逃避免疫系統的追擊,有種我們人類在怎麼研究追趕都無能為力的感覺。我想我們能做的也最有效益的,還是從最基本的防疫手段開始: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多場合、有呼吸道症狀請自我做好健康管理,還有全力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宣導,持續關心疫情訊息,最後希望台灣可以平安度過這次考驗,大家一起加油!台灣加油!



喜歡文章的話,歡迎點下圖連結,到粉絲專頁幫我按個讚吧!





Reference

1. Implications of the Emerging SARS-CoV-2 Variant VOC 202012/0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pdated Dec. 22, 2020.

2. SARS-CoV-2 Variant –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Updated Dec. 21, 2020.

3. Rapid increase of a SARS-CoV-2 variant with multiple spike protein mutations observ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European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Updated Dec. 20, 2020.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骨肉瘤誤以為「生長痛」!推拿造成肺轉移!?



台北榮總在骨科陳威明副院長、中華民國骨肉癌關懷協會吳博貴理事長及兒童血液腫瘤科洪君儀主任等醫師的通力合作下,成為台灣治療骨肉瘤的權威醫院,因此在北榮擔任兒科住院醫師一定照護過不少骨肉瘤的病患,大家在這裡除了學習到疾病的照顧外,更感受到許多病患「珍惜生命、把握當下、永不放棄」的意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不少骨肉瘤的病童,膝蓋長腫塊以為是運動傷害,或以為骨頭痛單純只是生長痛,去國術館做推拿,但越推越痛、腫塊也沒消失,至北榮骨科就診詳細檢查後診斷為骨肉瘤,而且同時發現有肺轉移,剛知道病情就是癌症末期第四期,病人和家屬都是晴天霹靂,後來知道有可能推拿會造成癌細胞加速擴散轉移,家屬感到不捨。這次想分享這個故事,就是希望大家對青少年腳部或其他身體的腫塊能更提高警覺,最好去看醫師詳細評估,避免延遲診斷,甚至惡化病情!


骨肉瘤是什麼?


骨肉瘤好發於13~16歲的青少年身上,佔所有兒童癌症的3%,出現部位多在膝關節、肩關節、髖關節,骨肉瘤局部侵犯性很高,偶爾會轉移到肺部 (10-20%) 或其他骨頭,目前結合手術加化療的存活率達60-70%。因為骨肉瘤好犯年輕人,剛好這階段也是青春期快速生長及運動量較高的時候,因此容易被誤認為是生長痛或運動造成的肌肉酸痛,進而尋求民俗療法推拿的機會很高。


骨肉瘤症狀


摸的到腫塊,按壓會疼痛,常見部位為膝關節(大腿骨末端、小腿骨近端)、肩關節(肱骨近端)會固定位置疼痛,夜間更容易疼痛,時間長達幾個月,而且越來越痛。骨肉瘤比較不會有發燒、體重減輕、全身倦怠這類系統性症狀。


生長痛是什麼?


學齡兒童10-20%有生長痛經驗,好發的年紀在3至12歲,下肢較常見或同時合併上下肢,通常是雙側大腿、小腿前側後側、膝膕窩,沒有腫塊,疼痛感比較像肌肉抽筋或蟲爬的感覺,疼痛位置不固定,也不是每天發作平時按壓不會痛,中午小睡或晚上睡覺的時容易發作,甚至痛到中斷睡眠。發生原因跟生長不一定有關係,跟疲憊、姿勢不良、白天活動力旺盛,與身體維生素D量不足反而比較有關,所以治療方式主要針對姿勢調整、肌肉放鬆按摩、補充鈣片、維生素D,很嚴重才需使用長效止痛藥。


不當推拿造成骨肉癌惡化


有多篇研究證實不當推拿會惡化癌腫瘤,北榮陳威明副院長也針對這主題有發表多篇研究。結論就是有接受過推拿的病患比沒有推拿的病患:癌細胞轉移肺部機率上升33% (51% vs 18%)、局部腫瘤復發率上升23% (29% vs 6%)、5年死亡率上升34% (42% vs 8%)。


推拿造成癌細胞擴散的機轉


研究證實推拿癌腫塊會造成腫瘤的血液循環增加,使癌細胞容易轉移,也容易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另外會讓癌細胞分泌刺激轉移的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因此更加速轉移的情形。


結論


不管是自己或是你的小孩,若發現身體不明原因的疼痛、異常腫塊,都要先就醫詳細檢查,以免錯失治療良機,甚至產生癌症轉移而後悔莫及。



喜歡文章的話,歡迎點下圖連結,到粉絲專頁幫我按個讚吧!





Ref.

1. The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 who have received prior manipulative therapy. J Bone Joint Surg Br. 2010 Nov;92(11):1580-5.

2. Manipulation Therapy Prior to Diagnosis Induced Primary Osteosarcoma Metastasis—From Clinical to Basic Research. PLoS One. 2014 May 7;9(5):e96571.

3. Osteosarcoma: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clinical presentation, diagnosis, and histology. UptoDate.

4. Incidence Patterns of Primary Bone Cancer in Taiwan (2003–2010):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Ann Surg Oncol. 2014; 21(8): 2490–2498.

5. Growing pains. UptoDate.








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甲醛」居家隱形殺手!一級致癌物/ 小孩暴露高危險群/ 如何除甲醛?


甲醛 (Formaldehyde) 是常見的室內汙染原,更是居家生活中的「隱形殺手」,甲醛無色但有刺激性的味道,甲醛的釋放來自於家具,尤其是原木粉碎後,通過各種膠、防腐劑和添加劑,經過高溫高壓處理合成的「 密集板底木地板」釋放的甲醛危害嚴重,另外沙發家具裡的骨架、皮革、泡棉所含的甲醛量因為沒有規範,甲醛量可能更為超標,容易被忽視。有研究指出室內裝潢所造成甲醛空氣汙染可達到室外的70倍。世界衛生組織將甲醛列為一級致癌物,美國兒科醫學會也針對於兒童暴露甲醛有發表過危害聲明。



小孩是暴露環境有害物質高危險群


常遇到很多家屬擔心的問我,家中剛裝潢完怎麼辦?的確,爬行的嬰兒、或大一點的小孩走路搖搖晃晃,身體接觸地面的時間長,加上探索期手亂摸亂吃,比成人更容易受到環境中有害物質的毒害。以下分析三個小孩暴露甲醛更危險的原因:

■因為小孩身體體型較小,所以接觸和大人相同體表面積的甲醛,對身體器官影響的比例較大

■身高較低、甚至爬行於地面的小孩,和地板釋放的甲醛更靠近,尤其甲醛與空氣相對密度比例是1.067,在不通風的室內,甲醛容易漂浮在100至120公分以下的高度,因此小孩首當其衝。

■小孩的身體器官還在長大,在發育過程中受到毒素的影響,更容易造成病變、癌化。



那有哪些物品含有甲醛呢?


其實甲醛真的無所不在,不僅可以用於醫療用途殺菌消毒、防止組織腐爛 (如福馬林),工業上也是製造合成樹脂的重要原料,甲醛樹脂也是定型劑,因此地毯和抗皺衣物也添加甲醛。二手煙、油煙、廢氣等等也含有甲醛。

■家中裝潢:強化木地板、層壓木材(夾板)、膠合板、櫥櫃。地毯、窗簾。油漆溶劑 (水泥漆、乳膠漆塗料)。PVC壁紙。皮革傢具。塑膠地磚、塑膠地墊。

■防皺衣物

■香菸、二手煙

■煮飯的油煙、瓦斯爐、燒木柴壁爐

■車子排放的廢氣




對人體健康影響


甲醛的暴露主要是吸入,吸入性的甲醛低劑量可在我們口腔、鼻子、喉嚨、氣管的表皮細胞所分解,因此少於三分之一會被吸收到血液。液態的形式則可由皮膚吸收,造成皮膚刺激發炎。很少部分的人是食入含甲醛當防腐劑的食物,不過依據台灣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品是不能檢出甲醛,除非是不肖商人作的黑心食品。依接觸的劑量高低,症狀的嚴重度也不同。

■低劑量暴露

刺激或灼傷眼睛、鼻腔、喉嚨、皮膚。咳嗽、喘,氣喘的小孩症狀會變嚴重。婦女影響月經週期。

■高劑量暴露

常見為職業暴露,造成呼吸道刺激,長期暴露會致癌:鼻咽癌、白血病。

以下表格再提供更詳細的數據:重點人能感覺到甲醛的刺鼻味至少環境要0.8ppm以上,但其實超過0.1-0.5ppm就會對鼻子、眼睛等產生刺激,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一般新裝潢的房子甲醛室內濃度通常超標0.4ppm,另外要注意工作環境暴露15分鐘甲醛是否會超過2ppm,因為超過2ppm以上就有很高的致癌風險

 


那我們有什麼避免甲醛暴露的好辦法呢


■使用無甲醛物品、採用 不含甲醛的油漆、選擇 E0 (歐盟標準2mg/100g)、或 F1級板材 (台灣標準0.3mg/L)、 F2 (台灣標準0.5mg/L) :但缺點是較貴,韌性防潮性能較低。 

■裝潢後先通風:但甲醛釋放期長達3~15年,只靠通風不夠。 

■控制溫度、濕度,因為溫度及濕度上升會增加傢具甲醛釋放

■室內不通風處不使用瓦斯爐、壁爐、抽菸 

■防皺衣物穿之前先洗滌多次



常見除甲醛的方式

■活性碳:利用表面多孔性作物理性吸附,無法分解甲醛,吸附飽和後形成另一污染源。

■光觸媒:把建材表面塗光觸媒,再經紫外燈 (波長365nm) 30分鐘完整照射,激發高活性電子作用裂解甲醛分子。

■甲殼素塗料:多醣高分子內之氨基、氫氧基吸附分解建材與空氣中的甲醛分子。反應時間快,效期長,但原料價格較高

■奈米纖維素 (新穎性奈米甲醛去除因子NFRF):先以天然多孔性材料,利用共價鍵結反應,固定住空氣中的甲醛分子。再透過二階段的還原反應,使甲醛自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天然、無毒性、反應作用快、維持作用時間長、不須施工、價格便宜、除醛效率達90%以上。



結論


每個家長都會想給小孩一個溫暖舒適的家,所以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需要裝潢房子的時候,一般人可能覺得家裡通風幾個月,聞不到什麼味道就安全了,但事實上聞不到並不代表環境就是安全的,最好是請有信譽的廠商作除甲醛的動作,或是從源頭就使用無甲醛物品、油漆或建材,另外比較容易忽略的是抽菸、室內使用瓦斯爐,甚至實穿的防皺衣物都含有甲醛。總之,為了自己的健康以及家中的心肝寶貝,做好家中除醛的措施是很重要的!


喜歡文章的話,歡迎點下圖連結,到粉絲專頁幫我按個讚吧!






Ref.

1. Children’s potential exposures to formaldehyde from building furnishings (e.g., laminate flooring). https://www.aap.org.

2. Formaldehyde.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formaldehy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