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炎炎夏日兒童水分應如何補充?「中暑」的緊急處理與預防!



夏天到了!走在戶外就覺得在一個大烤爐一樣,又悶又熱讓人汗如雨下,尤其現在馬拉松也很流行,偶而新聞就可以看到有人中暑的報導,最近台東也發生女童待在車內多時,不幸中暑死亡,這消息讓有些家長遇到小孩發燒,都不禁懷疑起自己小孩是不是中暑了?中暑和感染發燒有什麼不同?水分到底該如何補充?還有該做什麼處理呢?以下讓我們好好整理一下。


什麼是中暑?


中暑(Heat stroke)指的是病人因暴露於高溫環境導致核心體溫高於40—41°C,同時伴隨著中樞神經的失調。通常病人因為身體體溫調節出問題而沒有流汗,其他症狀包括:頭痛、暈眩、疲倦、皮膚乾熱、脈搏快血壓低、神智不清、抽搐,甚至昏迷。兒童常因為合併其他疾病(腸胃炎脫水、糖尿病、心臟病、高甲狀腺素)或因沒辦法逃離高熱環境而中暑。有些運動員或軍人在高溫及高濕度的環境下劇烈運動後也可能會中暑,報告指出死亡率從1—15%之間,因此絕對不能輕忽。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和中暑(Heat stroke)有什麼不同?


熱衰竭名稱看起來比中暑嚴重,但其實比中暑輕微,這兩者診斷之間是有模糊地帶的,指身體過熱而大量出汗,流失水份和電解質,導致周邊血液循環不足,症狀包含:發燒但是體溫≦40°C、暈眩、噁心、嘔吐、 臉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快但血壓相對正常。通常輸液治療後30分鐘會有明顯改善,昏迷的部分也比較快可以清醒,熱衰竭需及早發現及治療,以免進展為中暑。


兒童為什麼更容易中暑呢?


1、兒童新陳代謝率較高。
2、體表面積較大吸收熱能的範圍較大。
3、身體總血量及心輸出量較少。
4、較容易補充不夠水分。
5、身體調節適應熱環境的速度較慢。
因此兒童在運動的時候更需注意要多補充水分,以及避免長時間在高溫下運動。


兒童「平常」和「運動」時要補充多少水分?


因為每個兒童體重不同,不計算活動消耗的話,補充流汗消耗和基礎代謝一天所需要的水分算法如下:
◆ 1—10 公斤:每公斤 100 ml (如:8公斤:800 ml)
◆ 11—20 公斤: 1000 ml + (公斤數 – 10)x 50 ml (如:15公斤:1000 + 250 = 1250 ml)
◆ 21 公斤以上: 1500 ml + (公斤數 – 20)x 20 ml (如:25公斤:1500 + 100 = 1600 ml)

不過運動的水分需要另外計算,美國兒童醫學會建議要在小孩子運動前、中、後,都補充水分,才能有效避免脫水或中暑,記得喝水要喝溫開水(15—21℃),水要每 15—30分鐘就補充,渴才喝水會無法補充 0—35 % 的水分流失。

當兒童體重減低超過 1 % 時就稱為過度脫水,會影響運動表現及健康。體重減輕大於體重的 3 ─5 % 體溫會上升,中暑機會增加!下面表格詳細列出運動前、中、後,所需補充水分的算法。



發燒除了中暑還有可能有什麼疾病?


發燒合併意識不清楚的疾病很多,醫師會合併病史(是否有暴露高溫環境、特殊疾病史)及症狀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因此有懷疑中暑的病人都應趕緊就醫,以下列出其中一些要鑑別診斷的疾病:

1、感染症(肺炎、蜂窩性組織炎、泌尿道感染…)的病人也會高燒,尤其小孩子會昏昏欲睡,活力驟減,但中暑的不一樣的地方有:沒有曝曬的病史,體溫較少超過41度,另外會有其他感染症原本常見的症狀,如呼吸道、腸胃道、泌尿道等症狀。

2、中樞神經感染、中風、出血、腦創傷也會有類似表現,因為當影響到下視丘後也會造成體溫調節異常,產生高熱症(Hyperthermia)。

3、藥物中毒(古柯鹼、安非他命、搖頭丸、水楊酸、抗副交感藥物…)也會影響到體溫調節中樞,甚至到多重器官衰竭。

4、甲狀腺風暴,當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時候也會發燒、心跳過快、心衰竭、躁動或昏迷,這些病人通常都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史。


到醫院前的緊急處理?


遇到中暑的病患該怎麼辦呢?不要慌張,除了盡速聯絡 119 送醫之外,有簡單而且重要的五步驟大家可以先做:

1、把病人搬到蔭涼處,平躺並且抬高腳部(如有嘔吐請先側躺,採復甦姿勢)。
2、鬆身上衣物。
3、搧風或用水擦拭身體、身體浸泡冷水、或腋下脖子鼠蹊部以冰塊冰敷,進行散熱
4、假使意識清楚讓病患喝水或稀釋的運動飲料。
5、盡速送醫




中暑的預防


易中暑高危險群包括:老人、嬰兒及幼童、病患(包括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工作過勞者或運動者、體重過重者。尤其小朋友常常玩得太開心而沒有定時補充水分,家長需要多加注意,另外為了預防中暑,大家外出活動前請注意下列六點,這樣就可以避免中暑喔:

1、穿著淺色透氣衣物。
2、勤防曬。
3、減少陽光直射。
4、環境維持涼爽通風。
5、時常補充水分。
6、定時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