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疱疹性咽峽炎 vs. 手足口病 傻傻分不清楚






聽到小孩子的學校有人得腸病毒,每個家長都聞之色變,學校老師也不盛其擾,班上只要有兩三個小朋友中獎就要因此停課,不過腸病毒分60幾種,表現也很多種,最常見的疱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到底哪裡不一樣?我想應該不少人都霧煞煞,這邊就跟大家說明一下:

兩者傳染途徑皆為糞-口傳染,上呼吸道、口咽也是腸病毒進入的孔道,發病時在喉嚨與腸道、糞便都可檢出病毒,潛伏期平均3-5天,在發病後的1週內傳染力最高,透過糞便排出病毒可以持續數週之久。

1、疱疹性咽峽炎:


臨床表現:突發性發燒喉嚨痛、厭食、嘔吐、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如下圖),病程 4~6天;多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常見病毒型別: 克沙奇 A1–A10,A16,B1–5。伊科病毒 6,9,16,19。腸病毒 A17。











2、手足口病:


臨床表現:輕微發燒、手腳、口腔黏膜及舌頭、軀幹或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頂端大多有小水泡,破掉之後會形成小痂皮,通常不癢不痛。病程 7~10天,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有些需要住院給予點滴,克沙奇 A6 造成的手足口病會比較高燒、身體疹子更多更廣泛消退時間更久。假使是71型腸病毒造成重症機率較高,意識不清,呼吸喘或心肺衰竭。

常見病毒型別:克沙奇 A4–A10,A16,B2,B3,B5。伊科病毒1,4,7,19。腸病毒 A17。








3、結論:


兩者疾病之間區分可能還是有模糊地帶,不過重點都是要觀察寶寶們有沒有重症前兆(如下圖),如有重症前兆一定要就診,腸病毒感染症並無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但假如是重症的話可以使用免疫球蛋白。

由於病毒型別很多,無法因得過1次就終身免疫,預防上還是以加強個人衛生、注意環境衛生、避免接觸感染者等方法為主,一般環境消毒,建議使用 500ppm 濃度之漂白水或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陽光中的紫外線,可降低病毒活性,最重要的是要勤洗手,就如我們老祖先就說的「病從口入」。